Something About Lawrence Li

The following infomation completely come from lawrencelry’s answers on zhihu
Now, let’s go:

China

我們在中國用不上好東西的原因。一切只要「有」,不要「好」。所有事情,做到就好,姿勢好不好看一概不理,甚至好看還會被鄙視。

为什么外国人特别喜欢晒太阳?

不記得在哪裏看的了,歐洲人古代以白爲美,因爲白表示他們不是勞動人民而是貴族,不需要頂着太陽工作。現代社會情況不同,大家都在辦公室裡待着,能曬表示「我能到處去玩」,反而是財富象徵了,因此古銅色成了時髦。

Three outlook

沒有什麼比「有正義感」「不反智」和「心靈開放」更優雅的了

贝多芬所受的磨难是不是他通向超凡境界的必经之路?

超凡境界最終靠的永遠是天賦,就這麼簡單。

但苦難這個東西,比本版某些答案裏描述的要複雜。

妳去問藝術家支不支持自己的生活裏少點苦難,那她當然說支持。但那並不是作爲一個藝術家在說話,是作爲一個人在說話。

有沒有藝術家刻意追求苦難?當然有。「體驗生活」就是一個例子。而這種刻意追求的集大成者,就是三島由紀夫。

人都希望少點苦難。但創作過任何東西的人都會知道,太舒服是不行的。所以現在有所謂的「瘦創業」(Lean startup,對,不要翻譯成什麼「精益創業」了,lean 就是減脂、瘦身的引申義)。

基本上,「賺夠了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這個想法,就是對苦難對於創作的價值的忽視。不行,妳就是要白天打工晚上寫小說,就是要在累成狗的情況下繼續畫畫。個個都系咁個啦,有咩咁大不了。當然,妳願意的話,賺夠了錢還是可以像三島一樣不讓自己有好日子過。或者毋寧說,恰恰是賺了很多錢的人,成天反倒要處在精神緊張的狀態。這點,最近有個關於三十歲財務自由的高票答案說過了。

總之,除非妳是小清新,否則就別想着人生會有什麼舒服的事啊。

人为什么可以花几十块钱点一份菜不觉得心疼(甚至吃不了浪费),但是不愿意花几十块钱买书或者应用呢?

有相當多的人不瞭解「第三方開發者」的概念。他們認爲寫 iOS 軟件的人都是在蘋果公司上班的人,App Store 裡的軟件的開發者們都是蘋果的員工。既然有固定工資了,爲什麼軟件還要賣錢?

关于排队

到任何一家速食店走一趟就會發現,當每一個櫃檯前都有顧客在點餐,而現場還有其他顧客等待時,一定是每個櫃檯前都有人排隊,後來的顧客就挑一個人最少的櫃檯排隊。

這種排隊習慣的問題是,接受服務的順序,未必和進到店裡的順序一致。你一定有這樣的經驗:挑了一個櫃檯排隊,結果旁邊隊伍中比你晚來的人卻先點完餐。沒有辦法準確紀錄進到店裡的順序,當然不公平。

人們在意的不是「怎樣才對『大家』公平」,而是「怎樣才能讓『自己』花最少的時間等待」。不幸的是,基於這種價值觀演化出的排隊模式,不僅不公平,也不能縮短自己的等待時間。

为什么地铁上不允许吃东西?

就算不考慮「我的地盤聽我的」「公德心」「自己的自由不能妨礙他人自由」等問題,進食本來也應該在特定的空間進行。家裏設飯廳不就是爲了這個嗎?原因很簡單:更舒服。

什么是「工匠精神」?

ivopogorelich

To conclude, as a citizen of the Republic of Croatia, a country member of the European Community, I shall have the opportunity to join those who, in their fields – through their ability and work – are striving to make sure that “Made in Europe” stands as a trademark for the best there is. And that in itself is, as they would say in Britain, a jolly good prospect indeed!

「反智」是什么意思?

不願意好好弄清楚事情是怎麼回事,並且通過行動有意無意地鼓勵大家不要去好好弄清楚事情是怎麼回事。
以下不属于 Lawrence Li ,但是说明了反智的表现:

  • 对未知的第一反应不是探索,而是恐惧的迷信权威。例如:西瓜为什么不能用勺子吃。。
  • 迷信的反而不是领域权威,而只是大v,或民间出奇才,例如:联合利华生产线
  • 把鸡汤当做世间真理,却不愿意多看几本书,关键你还不能提醒他
  • 把来历不明的文章当做养生宝典,而将真正的医生之话当做耳旁风
  • 把偶然发生的事情推断到整个世界,例如:北大清华卖猪肉,上海交大去杀鸡
  • 迷信成功学却不愿意踏踏实实的做好自己的事情
  •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例如:WIFI会导致孕妇流产。。。
  • 强盗逻辑的滥用,例如:我是你长辈,我这么多年过来还能说错?
  • 标签化取代了自我的认知,例如:你们金牛座肯定很抠门吧?
  • 将自己的龌龊思想当做现实,嫉妒心作祟,例如:你们女的穿的那么骚,就是想被强X吧?

对于二十几岁的人来说,哪些事越早醒悟越好?
不要聽比你大的人的生活建議。

为什么要爱国?

因爲總得愛點什麼。電影裏有那種很酷的、沒有國籍的間諜,別人提到他的時候會說:He does not exist。這種生活大部分人受不了,所以還是得選一個國來愛,只是爲了歸屬感和身份認同。
而大部分第一代移民很難真的對本國以外的國家產生歸屬感和身份認同,所以最終還是選本國。

你为什么讨厌《中国好声音》这个节目?

這是一檔被包裹成音樂節目的勵志節目,音樂被劫持了。就是這樣。從參賽選手身上經常能感受到對音樂的熱愛,但從評委身上感受不到,他們的各種點評都圍繞某種風格元素、選手的努力程度或是其民族身份。但這些都不是音樂——「風格」在被完全剝離了語境的情況下,只是一具死屍。
他們點評了些啥?民族身份、母女傳承,互相表達一下激賞之情,說說俏皮話。如此而已。網上搜一輪,主流網站沒人提《I Feel Good》是誰的作品(是 James Brown 的 [1]),對吉克雋逸音樂的評價也止於「聲音極具特點」「High 翻全場」一類廢話。反智莫過於此吧。
如果評委不能讓觀衆明白吉克雋逸與其他選手在音樂高度上的差別,要評委幹嘛?
遇到好音樂不拼命告訴大家它的好,這就是在破壞音樂。

你对自由的理解是什么?
沒有安全感。

你觉得你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有哪些?哪些对你更有积极正面的作用?

「我就是不喜歡舒舒服服的。」——古畑任三郎

Education

學校是對知識的壟斷,而且不能以天才爲主要培養目標。

听爵士乐如何入门?

最佳的方法是學一種樂器(比如 sax),次佳方法是開始研讀關於爵士樂的書(但不要看中文書)。
當然,多聽是肯定要的。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爵士樂和小資無關。
好像現在談到戀愛很多人都喜歡說「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我估計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音樂和聲音的人遠多於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愛人的人。
要燒耳機首先就得知道自己要什麼聲音,這只能通過長期、反覆、仔細地聆聽做到。

玩遊戲不好,應該多看書?
父母一般喜歡說「玩遊戲不好,應該多看書」,或是「不要老看漫畫」。這麼做的問題在於任何東西不可能都是壞的,也不可能都是好的。
重要的是培養小孩的品味,也就是辨別好品質的能力。
老看動畫片沒什麼不好,但老看灰太狼就不好了。就算他的同齡人都只看灰太狼,你還是應該給他推薦其它的動漫。
精神營養跟肉體營養一樣,除了有無,更重要的是均衡。
一下否定掉一整個類別的東西,或許他長大了就會有「這個設計用了擬物元素,所以它不是好設計」這類奇怪的想法。

cosplay好不好?
「創造出一種理想化角色,以此爲標準控制自己的行爲」,這不是很上進的人格嗎?做成了就是大牛,做不成也比毫無目標好啊cosplay 不但不是心理疾病,還是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有目標,也有達成目標的具體步驟,那就不是逃避現實了。逃避現實是什麼都不幹渾渾噩噩。

名著为什么是名著?为什么现在我读起来索然无味?

很可能是因爲你討厭陌生的東西。

美国留学要注意什么?

  1. 如無絕對必要,停止閱讀一切中文信息。無論簡體繁體。
  2. 儘可能停用中國互聯網產品。

如何把技术讲得更容易听懂?

我覺得難點在於判斷哪些細節是不需要講的。

我们大惑不解,boss解释道,参加答辩的都是什么人?全校的教授都有啊,你和他们通篇讲什么HTM,他们能听懂吗?你要看清观众群体,现在要照忽悠外行的方法来。
然后boss的建议是:
去掉大部分技术部分,就留2页ppt给内行看看梗概,之前是背景介绍,之后用来秀效果!
背景介绍里:一定要引用耶鲁大学某教授的一句话来突出这个问题的重要性,耶鲁大学名气大,其实计算机方向一般般,但是外行不知道呀!一定要突出”耶鲁”,”教授”两个关键词!
最后要详细说明一下你投中了SOSP,外行不知道SOSP是个什么会,你要列blahblahblah数据让他们相信,中了这个会的paper都牛得不行,都是划时代的发明!
然后这个哥们儿就把他那几十页面面俱到的技术文档改成了10页海报,果然轻松拿下优秀毕设。
从此对boss五体投地

如何克服 presentation 恐惧症?
我認為事前一定要排練,反覆排練。沒錯,presentation 是表演(所以它應該被譯成講演,而不是演講),表演哪有不排練的?
如果說因為排練就導致實際演出時成了死板的背稿,那說明排練方法不對。
事實上看,公認好的講演者的排練都是非常刻苦的。喬布斯不用說了,Malcolm Gladwell 也是一例。有個作家在博客裡寫過,現場聽 Gladwell 講演,四十五分鐘,時間卡得非常准,節奏也好,張弛有度,自然無比。會後上前請教,Gladwell 說你以為呢,你不知道我排了多少次。

Media

个性化阅读是个笑话吗?

先說字面意思:個性化閱讀是跟個性最無關的閱讀。越有個性的人,越是主動型讀者,也就越不需要程序算法來幫他推薦該讀什麼。(英文原文 personalized reading 翻譯成「個人化的閱讀」更準確。)甚至,被機器猜中閱讀口味,對於有個性的人來說,有時是一件不爽的事。(「怎麼這麼容易就被妳猜中了!?」)

個性化閱讀,講究的是根據讀者的行爲習慣和過往的閱讀經歷來爲他「定製」內容。這並非新事物。日本漫畫雜誌連載時根據讀者的反饋決定哪部漫畫會被停掉,即爲一例。

互聯網的信徒認爲,用戶做什麼比說什麼更真實地反應了他的意圖。但從目的上講,互聯網產品根據用戶的實際行爲來進行自我調整,與傳統媒體根據用戶用紙筆寫下的意見來進行自我調整,並無二致:都是爲了讓用戶能更多地看到他感興趣的內容,更少看到他不感興趣的內容。

但「興趣」並非靜態的死物。興趣的擴充是保持一個人精神活力的前提。我們說互聯網是革命性的,恰恰就因爲它降低了擴充興趣和視野的成本。革命,是讓本來沒有機會獲得某種東西的人獲得這種機會。互聯網給了我們這個機會。

但互聯網的革命已經結束,如今是收割果實的時代,是個性被共性擠壓的時代。「社交」的火爆很能說明問題。社交的需求源於人的孤獨,目的是尋找共性,而非凸顯個性。

共性是內容可以被定製的前提。爲世界上每一個連網的人單獨定製內容是不可能的,因爲根本就沒有那麼多種獨一無二的內容。甲感興趣的內容,一定也會有別人感興趣。個性化閱讀旨在定義「對某一類內容感興趣的羣體」,並爲他們製造 Eli Pariser 所說的「The Filter Bubble」,一個乾淨無菌的氣泡,將所有被定義爲「我不會感興趣的」內容隔離開來。

當然,被個性化閱讀產品整合的所有媒體本身也都是一個個 Filter Bubble。儘管手法不同,但雜誌主編也像互聯網產品的運營者一樣,研究用戶(讀者)的特點,收集他們的反饋,據此改善產品。《男人裝》的長期讀者知道自己能從新一期《男人裝》上讀到什麼,他的期待會被滿足,更重要的是:他知道自己的期待會被滿足。

恰恰是這種篤定的安全感,讓他產生了衝破 Filter Bubble 的慾望。當我們說「現在的雜誌沒東西看了,還不如上網看」時,表達的難道不正是衝破氣泡的意願嗎?

而現在,個性化閱讀產品要製造新的氣泡,並稱之爲「個性化閱讀」。我不知道題主所謂的笑話是不是這個意思。

接下來最核心的問題是:同一批廣告主,能養活多少層的內容聚合產品?(以後會不會有聚合 Flipboard 和 Zite 的產品出現?)對此我沒有觀點。

Internet

如果微信向用户收费,你是否会付费?

互聯網的理念是平權、開放,不是免費。免費可能是它附帶的結果,但不是它的精神。(「自由」涵義太複雜,不論。)
不過,正如互聯網之父 Vint Cerf 說的,互聯網不屬於「天賦人權」的範疇 [1],所以任何互聯網服務要收費都不能叫「惡」。

你对陈年关于 LV 生产成本论怎么看?

我很認同 John Gruber 的說法:iPhone 厲害的地方在於價格。無論你再有錢,你能買到的世界上最好的手機,我也能買得起了。這跟可口可樂一樣,是一種經典的美國精神的體現。
在 iPhone 之前,有那個八千多的諾基亞,有更加奢華的 Vertu。
但 iPhone 之後,這些都顯然不能算世界上最好的手機了。
iPhone 跟奢侈品正好相反,蘋果希望讓所有人能用上最好的東西,奢侈品是希望讓少數人用上最好的東西。
如 @林劍 在知乎上說過的,奢侈品已經是一個過時的概念,代表著舊世界舊秩序 [1]。
階級消失之後,奢侈品只能是一種跨越時空的無力意淫了。
從這個意義上說,陳年所謂的什麼「收購 Louis Vuitton,賣凡客的價」,是符合時代精神的。

互联网免费时代即将终结,你怎么看?同意吗?

資本主義不倒,免費就只可能曇花一現。互聯網還很年輕,過去十幾年是一個特別的時期。
我很珍惜這段時間,但我非常樂於看到免費時代終結。

Faith

  1. Music is the healing force of the universe. (Albert Ayler)
  2. Things that are impossible just take longer. (Ian Hickson 的電郵簽名)
  3. Those who can’t do, teach. (Woody Allen)
  4. Be intellectually promiscuous. (Yours truly.)
  5. It’s important to have some enemies. (Dajuin Yao)

Aesthetic

为什么像 Snapchat 这样界面粗糙功能简单的应用会大受欢迎?

因爲世界上大部分人是不在乎設計的。只要能爽到就好。

審美講究兩點。一是開放,意思是碰到和自己現有的口味完全不同的東西時能剋制住自己的反感,保持冷靜;二是非理性,不要什麼都問爲什麼。
如果被推薦的人玩遊戲的話,可以告訴她,聽古典音樂,和在 Twitch 或 YouTube 上看別人打遊戲,本質上是完全一樣的。
天賦這種東西是真實存在的,就跟身高、體重一樣,是切切實實的東西。成功學試圖否定這一點,讓人相信「我也可以像他一樣」,這就從根本上錯了。
Creative works are only as vulgar/sophisticated as the culture that brews them.

听万青的人品位比听凤凰传奇的人高么?

品味是一種洞察力。這種事情不能光通過一個人喜歡誰不喜歡誰來判斷。在今天有太多因素阻礙我們判斷一個東西的價值、因素之一就是時間。已故的 Roger Ebert 品味毋庸置疑、但他就是堅定地認爲遊戲不是藝術;從他的影評寫作量看、我們有理由相信他沒玩過很多遊戲。

有的時候、保持一定的封閉性也代表着品味。這裏有很多政治不正確的東西。例如 John Gruber 就是一種典型的封閉式美國白男人品味的代表。

總之、複雜纔是品味的本貌。它是很難概括的、要將它量化、至少在真正的人工智能出現前並不可能。

为何苹果家的产品音质一般?

因爲愛音樂的人對音質並不像音響發燒友那麼在乎。

擁抱做作。

做沒有必要的事就是追求美。

時尚就是用身體規訓精神, 化妝是對自己肉體的一種設計

Beauty is unscalable.

什么是男性的知性美?男性怎样能够做到知性美?

Reserved. Austere. Intense.

什么是气质?如何培养气质?

‘A true revelation, it seems to me, will only emerge from stubborn concentration on a solitary problem. I am not in league with inventors or adventurers, nor with travellers to exotic destinations. The surest — also the quickest — way to awake the sense of wonder in ourselves, is to look intently, undeterred, at a single object. Suddenly, miraculously, it will reveal itself as something we have never seen before.’

— Cesare Pavese, Dialoghi con Leucò, 1947

求职者穿着西装会得到加分吗?

對我來說關鍵不在於穿什麼,而在於穿得怎麼樣,是否貼合穿者的精神狀態。
你穿很合身得體的 t-shirt 牛仔褲,遠比一套感覺像是大你一碼的西裝好得多。
但我也不覺得穿西裝一定會減分。
其實什麼事都是這個道理,比如總不能說我用 Ruby on Rails 做出來的東西就一定酷,
用 OmmWriter 寫出來的文章就一定好。

我也不覺得一定要按照所面試工種的規範去穿著,比如程序員就一定要休閒,投行就一定要正式。
你應該遵從自己的私人 dress code 去穿,而不是遵從你的職業的 dress code。

「品位」到底是什么?如何衡量?

判斷事物好壞的膽量和能力,以及對壞東西說不的能力。

「金士顿将于本月 4 日发布一款 8GB 容量的 U 盘」这句话应该在哪些地方加入空格才能看起来比较美观?

金士顿将于本月四日发布一款 8 GB 容量的 U 盘。

Human and substance relationship

貼膜問題的背後,似乎是如何定義人和物品的關係的問題。

你的消費行爲是終止於物品到手的那一刻,還是說到手的那一刻才是消費行爲的開始?
喜愛貼膜的人或許屬於前者:消費行爲已經終止,慾望已經滿足,所以要把物品用膜封存起來,儘可能地保持剛買到時的狀態。保存那狀態,也就是保存「慾望之物件」到手那一刻的心境。
對我來說,物品到手的那一刻才是消費行爲的開始。
我要在我的物品中留下印記,而這必須通過我的身體——而非其它物體(例如膜和保護套)——來完成。在我的理解中,@梁海 君所說的「手感」指的正是這種身體和物品的聯繫,而不是「打起字來爽不爽」「好不好打」

Cultivation for ProductManager

产品经理应该如何培养细节意识?
多用日貨。

产品经理

我覺得所謂研究用戶反饋是指他們的自然反饋,即收集並分析他們使用產品時產生的數據,根據這數據考慮是否要調整產品設計,不是跑過去問他說「你覺得產品怎麼樣」。行爲比言論重要。
產品經理主要做的事情就是開會、寫字、畫信息架構圖。她先要有想法,然後要有能力和程序員以及設計師溝通。這溝通就是一種書寫。書寫的本質:用符號進行表達。

如何理解乔布斯说的「消费者并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直到我们拿出自己的产品,他们就发现,这是我要的东西」?

我們要的不是電冰箱,而是冰啤酒?
真的嗎?如今愛冰箱勝過啤酒的人可一點不少。你買了 Logic Pro X,做出什麼厲害的聲音作品了?下載了 Xcode,開發出什麼軟件了? 你口袋裡有堪比幾年前的單反的相機,拍出什麼好照片了? 以上是從創作者角度說的。
從消費者角度說,我們也看到越來越多人很在意你的東西是用什麼工具、怎麼做出來的,這被稱爲「乾貨」。
至於東西好不好,那是「極度私人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不要把你的主觀喜好強加於我」。

喬布斯的那句話很漂亮,但蘋果生產的不是一般的產品,而是媒介(media)和工具。
Marshall McLuhan 之後,我們都知道媒介不只是一個傻乎乎的管道,而是會影響管道裡內容、催生不存在的新內容的。
冰箱和啤酒的比喻,用在 Google 搜索引擎上可能比較合適,而喬布斯的玩法是把工具做成慾望物件,這些物件就像催生新內容的媒介一樣,帶來了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呃,「需求」。
從這個意義上說,不但「用戶」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喬布斯和蘋果的設計師也不知道。那是一個變量。

工具崇拜已經讓我們進入了全面的 meta [1] 時代(「評論纔是本體」),這是很遺憾的事。
喬布斯之所以偉大,不是因爲他說出了本題中的那句話,而是他身爲一個造工具的人,深刻地明白評論不是本體,本體纔是本體:
‘Apple products eventually all ended up in landfills. Pixar movies would live forever.’

Translation and English Learning

崇洋程度決定了外語水平。

你最喜欢的一句广告语是什么?

HSBC: The World’s Local Bank 環球金融,地方智慧

Expedited Review(加急申請)

「山寨、境界、江湖」怎么翻译成英语?

fake 或 knockoff。
境界有時可以翻譯成 league。「他完全是另一個境界的。」He’s in a different league.

「要有爱」如何翻译成英语?

design should be emotional

如何把「心灵鸡汤」翻译成地道的英文?

Inspirational speech / Motivational speech

「私以为」、「以上」用英语怎么说?

私以爲:For what it’s worth / For that matter.以上:That would be all.

「知行合一」如何用英文表达?

Put your money where your mouth is.Practice what you preach.

「痛点」来源于哪个外语单词?

pain point

怎样用英语表达「图个啥」?

What’s in it for you?

「根本停不下来」如何翻译成英文?

Don’t stop ‘til you get enough.

「洋气」这个词如何翻译为英语?
Posh

「Sensibility」是什么意思?中文叫什么?

名詞。意思是對複雜的情感或美學的感受能力。舉個例子,Seinfeld 有一集,一個街頭混混讓 Jerry Seinfeld 幫忙去電影院拍槍碟(當年是錄像帶了),Jerry 的成果令他很滿意。於是又有了下一個活兒:「本來我想讓我另外一個哥們兒去拍的,不過這次的是藝術片,老實說,我覺得他沒那 sensibility。」
另外如 Susan Sontag 的 Notes on Camp 開篇就說了,camp 是一種 sensibility。
這個詞在香港和臺灣譯爲「感性」,在大陸目前似無通行譯法。

抖机灵对应的英语是啥?

One-liner

「不带这样的」用英文怎么表达?

That’s uncalled for。

「愤世嫉俗」的英文应该怎么说?

難道不就是 cynical 嗎?

在英语中 wealth 和 fortune 同为“财富” 的意思,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

Wealth 不是錢,不是財富,而是「對人們有用的東西」

「Presentation」和「keynote」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

任何針對某一主題、為特定對象所做講演都可以叫 presentation。Presentation 的字面意思就是「把什麼什麼呈現給妳」。
Keynote 則是指會議的主題演講。一場會議通常只有一個 keynote 演講。

「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用英语怎么说?

Preparation can only take you so far.

「How are you?」 怎样回答会显得我很有文化、很高端?

‘Good enough.’

SuperDuper! 的 tagline「Heroic System Recovery For Mere Mortals」该如何翻译?

小白也能輕鬆學會的彪悍系統恢復服務。

「五毛」用英文怎么翻译?
Shill.

Sometimes they seemed to grasp instinctively at the worst of both worlds: the worst modern habits, the worst traditional beliefs.
有時他們似乎本能地求助於兩個世界裡最糟糕的東西:最差的現代生活習慣,最差的傳統觀念

「不经意间」怎么用英语表达?

Inadvertently.

「Turn on, tune in, drop out.」应该如何翻译?

聚神、入世、出离

英文中,有哪些婉转礼貌的方法表示「否认」与「拒绝」?

拒絕:‘I’m good.’ ‘It’s okay.’否認:‘… I don’t know.’以上均爲美式表達,竊以爲婉轉到虛僞。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如何翻译成英文比较好?

A weak teammate does you more harm than a strong enemy.

「好人卡」的英文怎么说?
Kiss of Death.

参加英语角时有哪些常用的topic,加入一个group参与讨论的破冰句子有哪些?

‘Have you ever noticed that …?’

Cinematic 形容音乐是什么意思?

兩個例子裏第一個是很有畫面感,第二個是很像電影配樂。

在正式的文章中出现「app」时应如何大小写?应该写 App 还是 app 还是 APP ?其复数形式应该是怎样的?

永遠不應該寫 APP。處於句首寫 App,處於句子中間寫 app。可以複數。(關於複數,說一個題外話,發現現在很多人在口語裏,不論什麼情況,一概爲 app 加上了 s。)

一般说的早午餐Brunch到底是什么时间吃啊?
10:00 — 16:00

英文多项列表里面每项如果都是短句,最后要加句号么?
要。

中文里什么时候该用直角引号「」,什么时候该用弯引号 “”?
用西文時應該用 “ ”,用中文時應該用「」。(其實西文也不能一概而論。法文和德文的正規印刷引號都不是 “ ”。)

英语大小写应遵循什么规律?
沒有定法,根據語感決定。
我其實覺得 Adobe 這個例子裏,Update progress 應該寫 Update Progress,Currently Downloading … 應該寫 Currently downloading …。

蛋疼 比较准确的英文译法是什么?
Geeky

人们为什么觉得英国口音比美国口音好听?

因為性感。上面有人說得很對,美音更自然。但自然不性感。

身边有一位英语大牛,英语学习方法上他能帮我什么?

不需要別人幫妳什麼,假裝自己不會中文就好了。

關於中國的新聞只看 nytimes.com, guardian.co.uk, danwei.org,
關於中國的吃喝玩樂信息只看 City Weekend, That’s Beijing, TimeOut,
所有網絡工具只用外國的和英文版的,電腦用英文系統,出門吃飯點菜看英文版菜單(如果翻譯得爛就看看爛在哪裏,應該如何改進),看英文書,包括三流色情小說。不讀差的不知道什麼是好的。
這不是開玩笑。給自己建構一個純英文的精神力場很重要的,哪怕出了國,不建構這種力場也是白搭。

有哪些提高英语听力的经验和诀窍?

首先心態上要接受一點:練習聽力意味著折磨自己,讓自己痛苦。不是一種小清新的體驗。
具體方法:看外國電影不開任何字幕,現在就開始。
注意不能只看美國電影,而是要讓自己熟悉各種口音的英文:印度的、粵式的、法式的、日式的、德式的……
先培養崇洋媚外的心態,忘記什麼中華五千年 / 三千年文明,然後正視這樣一個事實:
在今天,英文比中文先進。
先進的意思要澄清一下:就好比我們兩人進一棟寫字樓的旋轉門,你先進,我後進,僅此而已。
大量領域的最新概念都是先有英文,後有中文。這個後可能會很後,也就是說有很多領域還無法用中文很完善地表達。

從現在開始強迫自己盡量用英文接收一切信息,包括關於中國的新聞。
盡量少看中文書。
多上 http://Quora.com, 少上知乎。可能你覺得這樣很痛苦,但我覺得這樣無論如何不會比背單詞和做習題更痛苦。

只對聽力有幫助。前提是有一定水平之後關掉字幕看。
聽就要多聽,說就要多說,讀就要多讀,寫就要多寫,一輩子都練不完,一停水平就下降,很痛苦的,不要想偷懶了。寓教於樂的意思是你自己要學習如何苦中作樂,不是說專門找舒服的事幹然後「順便」學個什麼。

要開始讀文學作品了。可以去找美國或英國從小學到中學的語文課本讀一遍,或是照着任何經典文學書單讀一遍。

另外很重要的一點是除了經典作品,也要讀垃圾。每個美國人、英國人——包括你喜歡的作者們——都是同時讀着經典和垃圾長大的,你不重走這條路就沒有辦法。
如何忘掉汉语,进入真正的英语思维?

多讀垃圾。不然你就只能成爲一個編寫英文教材的人。

你不能只看好東西,還要多看垃圾。這個世界是由 90% 的垃圾和 10% 的好東西組成的,因此一個以英語爲第一語言的人,從小也是看着大量垃圾與庸作,以及少量好東西長大的。你要複製這個過程,就必須多讀垃圾。

好在互聯網大大降低了發現垃圾的成本。例如 Amazon 上有很多 0 元的情色小說,是很好的入門垃圾讀物。

英语中有哪些经常被读错的词?

對於中國人,最重要的一點是英文有相當多的詞的重音都在第一個音節,而中國人很容易把重音後移:

  • Photoshop 重音在 pho 不在 shop。
  • Processing 重音在 pro 不在 ce。
  • YouTube 重音在 You 不在 tube。

這是一個 general 的規則,但我發現很少人強調。掌握了之後,你的整體口音會有質的提升。我認爲這件事比糾正某幾個讀錯的單詞重要。
是的,很多人把 archive 讀成 achieve,把 suite 讀成 suit,但如果把這個重音問題搞定了,有一大批單詞的發音你都不會弄錯了,
例如不會把 Android 的重音放在 droid 上,不會 iPhone 的重音放在 Phone 上。

中文和英文中能体现思维方式和文化差异的表达有哪些?

中文說膚淺,英文說「膚深」(skin deep)。

Music

摇滚乐:Emerson, Lake and Palmer: Tarkus
英国乐队:King Crimson, lark’s Tongues in Aspic, Part II 現場版
墓歌:Keith Jarrett: My Song, 2009 現場版)

Favorite Song List

  • On Your Mark (Chage & Aska)
  • Say Yes (Chage & Aska)
  • Something There (Chage & Aska)
  • 黃土高原(坂本龍一)
  • Shogunade(坂本龍一)
  • Variety Show(坂本龍一)
  • Étude (坂本龍一)
  • What Need Have I for This, What Need Have I for That, I’m Dancing at the Feet of My Lord, All is Bliss, All is Bliss (Shakti & John McLaughlin)
  • Bach’s Chaconne (arranged for piano by Busoni, played by A.B. Michelangeli)
  • There’s More to Life Than This (Bjork)
  • It’s Oh So Quiet (Bjork)
  • Human Behaviour (Bjork)
  • Army of Me (Bjork)
  • Enjoy (Bjork)
  • 仙人掌的花(財津和夫)
  • I Do I Do I Do I Do I Do (Abba)
  • When I Look into Your Eyes (Santana)
  • Flame-sky (Santana)
  • A bootleg track by Jan Garbarek (circa 2004, recorded by Pock in Hong Kong)
  • Vision of China (Japan, live version in Oil on Canvas)
  • 假面登場(Novela)
  • 廢墟(Novela)
  • 夜的第七章(周杰倫)
  • 止戰之殤(周杰倫)
  • 浮华若梦 梁翘柏
  • 印象 许冠杰
  • Matte Kudasai King Crimson
  • Just The Two Of Us Bill Withers
  • Theme from Shaft Isaac Hayes Theme from Shaft
  • 我爱卡力苏 葛兰
  • Epitaph King Crimson
  • 葛蘭:我愛卡力蘇,我要飛上青天,我愛恰恰
  • 靜婷:搖搖搖張露:蜜月花車

像《四季》这样经典而又比较适合入门的古典音乐专辑还有哪些?

Glenn Gould 錄的《Goldberg Variations》(一九八一年版本)

音乐方面的「品味」有何实际意义?如果没有高低之分,它的意义又何在?

品味有高低之分,音樂品味當然也有。
誰都沒資格說別人品味低
這話在禮貌層面成立,就好比你不應該對一個女生說「你挺漂亮的,就是鼻子大了點」。但資格,爲什麼沒有?品味是習得的(acquired),不是天生的。我比你學習努力,不應該就此看不起你,但我有資格說,你不努力,所以我通過努力獲得的某些東西——品味,你還沒有獲得。
關於音樂有沒有品味一說的爭論從未中斷過。人們不會懷疑欣賞美術作品的能力和品味有高下,甚至也不會懷疑欣賞古典音樂的能力和品味有高下,但古典音樂以外的各種音樂,總是給人以「我喜歡就好」的幻象。
原因並不複雜。諸多藝術門類當中,音樂的身體性最強,和人類本能的肉慾衝動最接近。這種切身的東西,最容易讓人產生「我懂得判斷其價值」的感覺。食物便是一例,大部分人不會羞於表達自己喜歡吃某樣東西,因爲那快感是真誠的。
但只要是人做出來的東西,就有好壞之分。兩個人做同一件事也不會一樣。這就可以比較,比較之後就有了價值判斷。所謂品味就是這比較之後做出的價值判斷。
但需要再次強調,品味是需要學習的,不是生來就會的。因爲上面所說的好壞,本來也是人類賦予的。所謂的學習,就是去學這些人類發明並賦予之的規則。
如果你對此不爽,覺得我爲什麼要讓別人發明的規則來主導我的好惡,那麼你可以去打破舊規則,發明新規則,那樣你會成爲最強的人,就像貝多芬、蕭邦、李斯特、瓦格納、John Cage、Beatles、King Crimson、Kraftwerk、Yellow Magic Orchestra 那樣。
有人說,聽音樂就是娛樂,何必那麼認真。但看畢加索的畫、讀《尤里西斯》也是娛樂而已。玩也有會玩不會玩的分別,對吧?

坂本龙一最好的专辑是哪几张?

  • 《A Thousand Knives》(這張主要是聽同名曲 A Thousand Knives,不過更應該聽 YouTube 上的各種 Yellow Magic Orchestra 現場演奏版。 )
  • 《音樂圖鑑》(主推 Zen Gun 和 Etude)
  • 《未來派野郎》(第一曲 Broadway Boogie Woogie 用了《銀翼殺手》電影裡的採樣》。主推 Parolibre 和《黃土高原》。)
  • 《NEO GEO》(主推 Shogunade)
  • 《Esperanto》(主推 Adelic Penguin)

你最喜欢的古典音乐大师和作品是什么?为什么?

古典音乐真的是从前的流行音乐吗?

古代沒有唱片和 mp3,古代人聽音樂不像我們這麼方便,能定期聽到音樂往往已經代表著某種身份。
流行音樂本身就代表著某種權力的崩塌,有民主的意味。
今天所说的流行音樂在古代並不存在。(並不是說「特定時間內大多數人在聽的音樂」就是流行音樂。)
大家可能聽過谷歌的高層說今天一天生產出來的信息就超過了自盤古開天闢地一來到 21 世紀初的信息總和,音樂也是一樣。今天我們能夠聽到的音樂,跟古人不是一個量級的。在想像古代人的音樂聆聽實踐時,這一點不可不察。

听爵士乐如何入门?

最佳的方法是學一種樂器(比如 sax),次佳方法是開始研讀關於爵士樂的書(但不要看中文書)。
當然,多聽是肯定要的。還有最重要的一點:爵士樂和小資無關。
好像現在談到戀愛很多人都喜歡說「不知道自己要什麼」,
我估計不知道自己要什麼音樂和聲音的人遠多於不知道自己要什麼愛人的人。
要燒耳機首先就得知道自己要什麼聲音,這只能通過長期、反覆、仔細地聆聽做到。

Books

影响你最深的作家及书籍有哪些?为什么?

  • 福爾摩斯系列《傅雷家書》
  • 《Hackers and Painters》
  • 《Shaping Things》
  • 《The Elements of Typographic Style》

什么是 Cyberpunk?

Cyberpunk = 發生在近未來,以科技世界爲背景的偵探 / 犯罪小說。

Design

响应式设计应该会是今后的趋势,对前端的要求也将越来越高,你觉得呢?

Responsive=Adaptive Web Design 爲移動設備做適配

电脑为什么不能像电视机一样即开即用呢?

跟電器相反,個人電腦從一開始就不是設計來讓人即開即用的。
Jonathan Zittrain 在《The Future of the Internet and How to Stop It》一書裡把個人電腦這種設備稱作「generative device」。
換句話說,電腦做出來是給人用來生成(generate)別的東西的。
這別的東西,具體而言,就是軟件。在過去的三十年裡,即開即用一直就不是設計個人電腦時所考慮的重點。

喬布斯沒有說過任何一句客觀的話。

Art

不会欣赏艺术怎么办?

開始創作藝術。
所有創業者都會告訴你,想法不值錢。有了想法快速實踐才是正道。所有程序員都會告訴你,學習編程最好的辦法就是動手寫一個程序。
您關於一天創作一百幅作品的想法剛好就是如今常見的 low-end disruption 模式。一開始可能只能賣 20,但熟能生巧,經過了反覆迭代之後,你的作品的質量遲早會達到一個 good enough 的臨界點。
記住,1.0 版永遠是最難的。加油。

电子游戏属于艺术吗?

藝術的反面是科學。藝術是不斷往世界添東西,科學是看世界、測量世界、對世界進行分析和歸類等等。
所以電子遊戲是藝術。

目录

  1. 1. China
  2. 2. Three outlook
  3. 3. Education
  4. 4. Media
  5. 5. Internet
  6. 6. Faith
  7. 7. Aesthetic
  8. 8. Human and substance relationship
  9. 9. Cultivation for ProductManager
  10. 10. Translation and English Learning
  11. 11. Music
    1. 11.1. Favorite Song List
  12. 12. Books
  13. 13. Design
  14. 14. Art